介入放射学杂志 /oa 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1 肝细胞癌(HCC)容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尽管近年来HCC的治疗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合并PVTT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预后差。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一种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抗肿瘤作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HAIC对晚期HCC合并PVTT的患者有生存获益,被认为是晚期HCC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特别是在Vp3-4型患者中疗效更为明显。全身治疗是晚期H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多样性的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有望成为HCC合并重度PVTT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通过转化治疗有可能实现无瘤状态,让晚期HCC患者长期生存。该文旨在总结HAIC治疗晚期HCC合并PVTT的研究进展。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41 346 5751727 段正新, 王俊超, 赵 卫 肝内胆管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2 肝内胆管癌(iCCA)发病隐匿且侵袭性强,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中晚期iCCA治疗主要包括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但单一疗法疗效有限。近来研究表明,以消融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导管动脉放疗栓塞(TAR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sup>125</sup>I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介入手段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策略,可显著改善中晚期iCCA患者生存率,同时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该文综述iCCA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47 354 8543505 徐 炜, 梁 斌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致昏迷及机械清除血栓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3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发生昏迷及机械清除血栓(MT)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MT治疗的102例急性BAO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入院时是否昏迷将患者分为非昏迷组和昏迷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昏迷发生的因素。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90 d临床预后。将昏迷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4~6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手术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BAO伴昏迷患者MT治疗后良好预后的因素。结果 102例急性BAO患者中入院昏迷54例,非昏迷4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心血管病(P=0.009)、低BATMAN评分(P&lt;0.001)是急性BAO患者发生昏迷的独立影响因素。接受MT治疗的54例昏迷患者中13例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ATMAN评分(P=0.017)是急性BAO伴昏迷患者MT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心血管病、低BATMAN评分的急性BAO患者更易发生昏迷。高BATMAN评分的急性BAO伴昏迷患者MT治疗后预后良好。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55 361 6266060 丁 运, 李沛城, 陈 珑, 李 波, 袁 晨, 李婉慈, 杨绪森, 顾典一 脉冲场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4 目的 比较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与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及Embase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使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2篇文献。AF患者3 765例,采用PFA治疗1 430例,采用CBA治疗2 335例。PFA组与CBA组相比,总手术时间(MD=-0.85,95%CI:-1.43~-0.28,P=0.004)、膈神经损伤(OR=0.09,95%CI:0.04~0.24,P&lt;0.001)、食管损伤(OR=0.20,95%CI:0.04~0.90,P=0.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线透视时间(MD=0.31,95%CI:-0.02~0.63,P=0.066)、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OR=0.73,95%CI:0.53~1.01,P=0.057)、心包填塞(OR=2.37,95%CI:0.97~5.81,P=0.05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在≤65岁患者中,PFA在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1,95%CI:0.42~0.89,P=0.01); 在&gt;65岁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69~1.56,P=0.853)。结论 与CBA相比,PFA手术时间更短、膈神经及食管损伤更少,但X线透视时间、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包填塞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62 369 9497198 邵宝兴, 陈良华, 郝 燕 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特征及腔内治疗的疗效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5 目的 探究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IVCS)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以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下肢静脉造影的影像资料,选取一组临床上诊断为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且行腔内治疗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征、技术成功率、术后临床改善情况及支架通畅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 30.2个月(3~58个月),共24 例患者(年龄42~73岁)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女性=22(91.7%):2(8.3%),P&lt;0.001]。根据CEAP(clinical etiologic anatomic pathophysiologic)分级,C3级14例,C4级9例,C6级1例。影像显示患者最常受压的部分是髂外静脉近心端占62.5%(15/24),其次为髂总静脉分叉段近心端为20.8%(5/24),外压结构最常为髂内外动脉58.3%(14/24),其次为髂外动脉与骶骨20.8%(5/24)。技术成功率100%(24/24),且每例患者均仅植入1枚支架(直径12~14 mm,长度80~90 mm),其中最常应用的支架类型为Smart control,占79.2%(19/24)。随访期间,患者水肿缓解率为85.7%(18/21),溃疡的愈合率100%(1/1),所有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 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更常见于男性患者,因受压部位常位于髂静脉中远心端,术中植入支架可能很少影响对侧髂静脉血流,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70 374 6431837 徐红豆, 杨 亮, 姚双龙, 王 韬, 许 晴, 胡世兵, 徐旭然 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肠梗阻(MBO)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4~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的12例MBO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手术成功率(100%)(12/12)。临床成功率为11/12,1例患者术后支架不畅。术后2~68 h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恢复排便排气时间为(18.02&#177;15.75)h; 术后1周4例患者进食流质,8例进食半流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30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显著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由术前中位5分升高至8分(P&lt;0.001)。术中2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经及时补救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1例出现发热(37.5~39.4 ℃),对症治疗后均顺利出院; 所有患者无出血、穿孔、支架移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MBO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75 379 6967818 金春燕, 杨 华, 殷 芹, 胡梦云, 倪牧含, 沈珊珊, 王 雷 经腹主动脉插管行肝癌模型大鼠肝动脉栓塞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7 目的 探讨经腹主动脉插管行肝癌模型大鼠肝动脉栓塞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McA-Rh7777细胞原位种植法建立20只Sprague-Dawley 大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A、B组,每组10只。A组经腹主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和栓塞,B组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至肝固有动脉给药,行肝动脉造影和栓塞。记录A、B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手术并发症。观察大鼠术后恢复情况。通过术前1 d与术后1、5、7 d 腹部CT平扫验证碘化油沉积情况。结果 A组、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11&#177;0.70)min、(34.39&#177;1.60)min(P=0.036),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60%(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大鼠术后CT平扫均可见肝脏碘化油沉积致密。结论 经腹主动脉插管行肝癌模型大鼠肝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80 384 22407886 任益功, 吴敬玺, 梁 业, 袁 冰, 段 峰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消融组75例,手术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1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消融组手术时间、手术瘢痕、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手术组(P&lt;0.05)。治疗前,两组TSH、FT3、FT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治疗后,两组TSH均较治疗前升高(P&lt;0.05),两组FT3、FT4均较治疗前降低(P&lt;0.05),但消融组TSH与手术组比较明显较低(P&lt;0.05),消融组FT3、FT4与手术组比较明显较高(P&lt;0.05)。消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手术组的15.49%(P&lt;0.05)。经单因素分析,结节数量、结节病变类型、结节病变位置、治疗方法是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合型结节、结节病变位于危险区域是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相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可减少手术瘢痕,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且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更小。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85 388 3254531 范培培, 杨 超, 王 刚 超选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急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效果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9 目的 探讨超选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在急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RAML破裂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肿瘤破裂出血,同时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超选择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7 d患者血红蛋白、心率及血压,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评价栓塞效果。结果 手术成功12例,1例大龄患者因失血性休克继发多脏器衰竭治疗无效死亡。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心率及血压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提示患者出血停止。术后3个月随访,肾功能正常,未见再次出血。结论 超选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RAML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89 392 12700723 王 栋, 张 卉, 周 冰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0 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三六三医院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化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雷利珠单抗,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肺功能指标。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提高,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均比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能够改善NSCLC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93 397 4810170 罗仕云, 付堂清, 肖 童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1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其中TACE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ACE-L-P)治疗30例,TACE联合靶向单药(TACE-L)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结果 TACE-L组和TACE-L-P的mPFS分别为7个月和10个月(P=0.011),mOS分别为15.5个月和29个月(P=0.014)。Child-Pugh B级(HR=3.89,95%CI:1.27~11.94,P=0.018)、BCLC C期(HR=2.83,95%CI:1.32~6.03,P=0.007)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微波消融(HR=0.21,95%CI:0.07~0.63,P=0.005)和TACE-L-P(HR=0.09,95%CI:0.03~0.3,P=0.001)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此外,胆红素(HR=1.03,95%CI:1~1.06,P=0.032)和GGT(HR=1.01,95%CI:1~1.01,P=0.002)水平升高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ACE-L-P(HR=0.27,95%CI:0.09~0.79,P=0.017)是疾病进展的独立保护性因素。TACE-L-P组的ORR和DCR均高于TACE-L组,分别为43.4% 比 13.3%和63.4% 比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结论 TACE-L-P治疗晚期HCC的效果比TACE-L更好。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398 402 4420425 杨 俊, 李璐阳, 李浩铭, 夏 添, 张 涛, 蒲 猛, 马英博, 张书涵,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癌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效果的评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2 目的 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肝脏多b值 DWI扫描技术对常规TACE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DEB-TACE)介入治疗前、后病灶的IVIM参数值进行分析,评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安庆市立医院介入科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临床诊断为肝癌的患者40例,行常规TACE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介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行常规MR检查及DWI、IVIM-DWI扫描,共取兴趣病灶40个,分析病灶的ADC值、灌注分数值(f)、纯扩散系数值(D)及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值; 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IVIM-DWI参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DEB-TACE治疗前后患者的ADC值、D值及f值均有差异,即ADC值、D值增高,f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有效组患者治疗后的ADC、D值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f值略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ADC、D值、f值评估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62、0.877、0.708,3项参数联合评估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效能最高。结论 IVIM-DWI可以定量判断联合介入治疗肝癌前、后的病灶微灌注及活性度,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病灶预后情况。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03 406 3820936 卢慧敏, 杨 擎, 汪 飞, 胡 志, 戴家应 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3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行机械取栓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数据库中关于AIS机械取栓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研究类型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运用STATA 16.0软件对所提取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计样本量6 149例,发生肺部感染2 0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IS机械取栓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纳入研究异质性较大(I<sup>2</sup>=97.87%,P&lt;0.001),基于随机效应得出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1.8%; 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合并心房颤动(OR=1.33,95%CI:1.10~1.6,P=0.004)、吞咽困难(OR=3.83,95%CI:2.43~6.05,P&lt;0.001)、NIHSS评分较高(OR=1.43,95%CI:1.05~1.94,P=0.023)、意识障碍(OR=2.29,95%CI:1.38~3.81,P&lt;0.001)、术中镇静药使用(OR=3.21,95%CI:2.91~3.54,P&lt;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AIS机械取栓术后患者年龄≥60岁、心房颤动、吞咽困难、意识障碍、NIHSS评分较高、术中使用镇静药是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并将其纳入术后患者的综合评估和干预策略中,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07 413 6653589 殷小焦, 高 云, 王健翔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80岁及以上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及安全性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4 目的 比较80岁及以上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400例,其中年龄≥80岁79例,年龄&lt;80岁321例。比较两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80岁及以上活检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并发症(气胸、肺出血、咯血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年龄≥80岁患者和年龄&lt;80岁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47%和97.51%,敏感度分别为97.10%和97.17%,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和82.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年龄≥80岁患者的病灶大小和肺内调针次数是引起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29、9.429,P&lt;0.05)。结论 对于80岁及以上的患者,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手术,其并发症发生率和诊断准确性与年龄&lt;80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14 417 3580968 李 昊, 袁 牧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5 目的 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67例)和正常组(1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危险因素作为构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指标。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后、行早期TIPS、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Barthel指数评分≤40分为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lt;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高于早期TIPS、脾切除术后、NRS 2002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 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72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风险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且可为患者带来一定临床收益。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18 424 6361635 吴兆荣, 王 倩, 殷 芹, 田 恬, 宋 涵, 肖江强, 李 雯 肝动脉灌注化疗肝癌患者留置管路并发症预防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6 目的 归纳总结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留置管路期间并发症预防管理的证据,规范HAIC治疗期间并发症临床观察的重点内容。方法 采用“6S”金字塔模型系统由高至低检索查阅相关文献,由2名专业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汇总证据并进行总结。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1篇指南、1篇系统综述、5篇专家共识、1篇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总结了6种并发症:“导管移位或脱落”“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动脉痉挛或闭塞”“感染”“穿刺部位出血、局部血肿”,预防管理最佳证据22条。结论 该文系统归纳总结了HAIC留置管路期间6种并发症及其如何预防处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25 429 4405632 朱恒美, 肖红梅, 房树恒, 贺丹丹, 范文娟, 张晓丽, 翟 健, 杨甲梅 新型介入栓塞用材料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7 经导管动脉栓塞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通过阻塞血管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等。为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栓塞产品也在不断发展。相比于固体栓塞剂,液体栓塞剂和新型液-固相转化型栓塞剂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理论上可栓塞目标部位所有细小血管分支。此外,近几年兴起的微型机器人药物可通过多个外部驱动源(如声、光、磁等)引导到人体内难以到达的病变部位,在栓塞应用方面也具有优势。该文作为第二部分,综述了栓塞器材、液体栓塞剂和液-固相转化型栓塞剂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他们的特性、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及其不足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这一领域研究发展。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30 436 19150356 吕学鹏, 朱海东, 滕皋军, 熊 非 输卵管梗阻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8 输卵管梗阻及因梗阻导致的输卵管积水是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介入治疗通过人体自然管腔进行输卵管疏通或输卵管栓塞,治疗方式包括输卵管导丝介入疏通、输卵管选择性造影及输卵管微弹簧圈封堵等。该文系统介绍了输卵管介入再通的历史发展、输卵管介入再通的用药问题、术后宫外孕及妊娠率和特殊情况下的手术策略,介绍了输卵管积水栓塞的不同方式及优缺点和目前尚有争议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输卵管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37 440 4340173 袁冬存, 李 兵 人工智能在介入医学中的应用及前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9 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深入研究,极大地改善了放射诊断学工作流程和诊断能力。该文重点介绍了AI技术在介入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列举其潜在应用场景,包括提升图像分析能力以辅助诊断和预测治疗后反应,同时还描述了实际应用中需要克服的各种挑战。随着AI在介入医学中不断发展,AI将进一步优化介入医学渠道,为介入医学临床实践带来革命性变革。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41 444 4345473 杨子雨, 朱锡雨, 虞隽扬, 肖丁奕, 卞雅晴, 黄 蔚, 吴志远, 丁晓毅, 碘化油联合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0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45 446 4760410 宋荣乔, 祝年文, 柴文晓 血管缝合器修复颈内静脉鞘管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1 2025年04月23 00:00 2025年04 447 448 3852209 王 帆, 李鑫柠, 王 颖, 杨 倩, 张飞飞, 宋学莲, 李英肖, 党 懿